北伦敦德比失误成主角,激进体系下的关键球员才是有趣之处
赛季开始前,绝大部分热刺球迷都不会想到球队如今的高度。
失去了队长凯恩,新帅是英超菜鸟,似乎一切都在指向着热刺将无法逃过又一个糟糕的赛季,然而5轮比赛过后,热刺的联赛排名只比曼城稍差,比阿森纳还高。
于是,这场北伦敦德比变得无比有趣。
波斯特科格鲁这套偷师瓜迪奥拉思想的激进体系,遇上瓜迪奥拉的真传弟子阿尔特塔,一场战术层面的激烈较量是比赛的重头戏。
然而有趣的是,外界和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的体系无比重要,但真正的变量其实是他们手下的球员。
热刺这套体系,说起来并不特殊。
两侧的边后卫内收中路,进入比索马的身侧,从而推动中场萨尔前压到进攻端加码,随后后排球员继续插上,给对手制造更大的压力。
类似的思路,瓜迪奥拉上赛季对阵西汉姆联时就已经打过了,然而热刺真正特殊的地方,其实是他们的中后场球员。
比索马,孔蒂时期就证明了他不是后腰,而且也不适合出现在双中场的体系内,所以在孔蒂的343体系里,比索马踢得非常别扭,自身特点无从发挥。
他的特点其实非常鲜明,带球比传球好,传球比后插上好,后插上比防守好,所以在布莱顿时期,他是负责将球带到前场的中前卫,但接下来他并不负责组织进攻,4个赛季6球3助的数据更是谈不上多么亮眼。
然而在波斯特科格鲁的体系里,虽然他打在单后腰的位置上,但边后卫内收进来,就会吸引本该在他身上的防守注意力,这个时候比索马就可以发挥自己带球好的特点,四处寻找线路,哪怕传球稍逊,在这种环境下也很难被发现端倪:
说白了,边后卫都内收进来,比索马还能被视为一个单后腰吗?
另外,乌多基、萨尔这些黑人球员,也包括比索马,身体强壮、体能出色,柔韧性、灵活性出众,技术层面还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再加上麦迪逊从前腰位置回撤接球,就在中路制造了非常夸张的人数优势:
凭借战术设计出来的人数优势和球员之间不停的穿插换位,热刺要做的就是通过制造接应点和线路,穿越对手的逼抢线,打进对手的两线之间,从而创造接下来的进攻:
然而,外场10人无法覆盖到所有的空间,所以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战术,也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早在赛季第一轮,布伦特福德就告诉了大家如何破解热刺的这套体系,其实办法非常简单:你需要拥有两个出色的边锋。
布伦特福德仅有维萨和姆贝乌莫,就从两个边后卫前压后留下的空间,狠狠地打击了热刺的防线,而作为强队的阿森纳,在这一点也不会缺少选项。
所以开场第8分钟,萨卡就在乌多基身上制造了定位球:
第13分钟,就在他脚边送出打向后点的传中:
第15分钟,就迫使其带黄作战:
在如此沉重的压力下,乌多基甚至还出现了失误:
于是进入20分钟区间,萨卡在这一区域的优势愈发明显,他先是在内切中制造了罗梅罗的乌龙球:
过程中,热刺确实出现了交人错误,责任不是乌多基一人的。
然而在第30分钟和第37分钟这两次进攻,身上背有黄牌的乌多基对萨卡办法不多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
但是,仅仅从这一块想要击败热刺,确实是难度极大,这不仅体现在萨卡没有多少直接攻门的机会,也体现在阿森纳的进攻方向过于集中在这一侧。
布伦特福德战平热刺,靠的是在转换过程中快速抢占热刺边后卫身后的空间,让他们没有机会回追和破坏,但阿森纳这场的转换进攻不多,大多数都是在阵地战阶段一对一,而且大多数球权都分到了右侧,这就给热刺的后卫减轻了一点压力。
罗梅罗和范德文需要拉边防守的情景,并没有经常出现。
正是没能将进攻效率拉满,给了热刺反击的机会。
和阿森纳这边不同,萨卡身边虽然有帮不上忙的厄德高,但中路的恩凯蒂亚至少能扛两下,远端的热苏斯更是能力出众,在球权为数不多分到他这一侧的时候,热苏斯是可以在弱侧分担一下压力的:
而在热刺这边,没有类似的环境。
库卢塞夫斯基是热刺前场唯一能在对抗下发挥技术的球员:
中路的孙兴慜和左路的布伦南-约翰逊,都需要等库卢塞夫斯基这一侧承受压力,将球分出之后才能打出后续的结果。
而且在阿森纳体能充足的时候,这一条从右至左的线路都很难出现,但阿森纳毕竟是一周双赛,而没有欧战干扰的热刺以逸待劳,于是在上半场末段,热刺在局部争抢中逐渐占据上风,库卢塞夫斯基这一侧形成了直接的进攻:
热刺进球的过程中,库卢塞夫斯基看似没有参与:
但需要注意的是,热刺是怎么把球送到前场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阿森纳球员的压迫力度,已经大大下降。
所以,下半场双方的要点都很清晰了。阿森纳需要在体能再次报警之前,再次拉满强度,争取能换回第二,甚至更多的进球。
因为到了比赛末段,他们的强度就不见得能够维持了。
而热刺要做的就是顶住可以预料的下半场猛攻,用时间换空间,等待阿森纳强度下降的一刻,予以他们最致命的一次打击。
然而,阿森纳的体能问题似乎远超我们的想象。
下半场一回来,阿尔特塔就用哈弗茨和若日尼奥换下了法比奥-维埃拉和赖斯。
如果说前一个换人可以理解,毕竟两人的位置都需要用表现来获取,那么没有什么明显失误的赖斯被若日尼奥换下,除了身体层面,很难想出其他的原因。
虽然早早换人,但阿森纳的计划并没有改变。第50分钟,萨卡制造角球:
这次角球机会制造了后续罗梅罗的手球,萨卡顺利罚中:
然而阿森纳还没有高兴太久,热刺便抓住了若日尼奥的失误,再次扳平了比分:
此后,阿森纳的体能问题便逐渐显现,体现在库卢塞夫斯基重新发威,带出了孙兴慜的射门和波罗的传中进攻:
但阿森纳毕竟有着主场优势,又是在德比战的气氛里,所以在比赛末段,阿森纳强行拉起强度,热刺低位应战,顶住了阿森纳的围攻过后:
最后时刻,热刺也用比索马的带球和库卢塞夫斯基的能力打出了反击:
可惜,大家都没有打进第三球,比赛以2-2的比分而结束。
和布伦特福德一样,阿森纳也用一场平局的结果和边锋的表现证明了热刺在战术上的缺陷,他们边后卫上得猛,应对方法就是用边锋再把他们拽回后场。
拽回来,他们就无法高频参与进攻,无法出现在比索马的身侧,无法让热刺在中路制造充足的优势,一切便回到了前锋VS后卫、后卫VS前锋的原点。
只不过这场的萨卡没有多少用速度打身后的机会,只能一次次地在阵地战一对一,踢起来会比较费劲,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这一点只能赖他身侧的中场是厄德高和恩凯蒂亚,尤其是在乌多基面前如同小学生一般的厄德高:
而对于热刺来说,客场未输,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这场比赛的比索马、麦迪逊、乌多基等人都在逼抢下出现了很多失误:
如果阿森纳满血出战,他们的压力会更大,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热刺占了不小的便宜,但赛程如此,谁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波斯特科格鲁的体系流动性确实很好,即便面对体能充足时的阿森纳,他们也可以找到突破逼抢线的接应点,这一点是截至目前他们做得好的地方。
然而我们必须要提到,这套体系奏效的关键还是在球员。假如库卢塞夫斯基、比索马、罗梅罗等人出现受伤等意外情况,热刺的这套体系就会立刻出现明显的问题,因为他们几人非常重要,而且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特点才重要,这意味着不是有个对位的替补就能解决届时会出现的问题。
而这种意外情况在漫长赛季中注定会出现,那时才是热刺和波斯特科格鲁的大考。